先列出来我认为不错的一些笔记。
1、孩子在弄懂一个东西前,就能发现其中很多乐趣。
2、那么看上上去有难度的事情到底是什么意思?我觉得是一种为了让自己的心安理得的宽泛视角。意思是你不准备尝试解决或者弄清楚任何问题。你等着好点子自己本出来,而不是逼着自己就所研究的事物挖掘想法。
3、幸福来自内心,由你自己决定。享乐来自外部,你必须去寻找。
4、精通路上,有助在轨者佳,引致脱轨者恶。
5、生活需要专业化的观点会导致意义的减少。世界观越狭窄,外部世界越没意义。除非你参与的小范围活动能体现你的全部价值,但是那样你就会更少的参加人们开展的其他活动。越少的创造和生产,这世界看上去就越没意义。
最近其实没事就在读书,之前读书以小说为主或者是入门哲学,最近改成阅读了一些更能思考,或者说提出来架构思考方式,实现方式的一些书,有一些简单的哲学基础之后再看这些书受益匪浅。我记得有句那位作者说的话,书常读常新。
看下来这些书之后发现一个很神奇的东西。无论是《批判性思维》《如何高效学习》《微习惯》《不完美主义》《微精通》好像都在说一件事情。如何进行学习。学习的各个阶段。其实很有意思,之前我读书会找一个本专业的下的一个类似于通识或者一个行业必读这种书,可能一个类目就看一本书。平时我的阅读量还是比较少的。因为玩具有点多,玩不过来。可是自从开始顺手看这种薄薄的书之后发现。浓缩下来,大家讲的东西都是那些东西。大家都在来回的说,不同的角度进行阐述。之前我在《艺术与视知觉》《设计心理学》和一本忘了名字的视频剪辑类的书籍中发现了这个东西。他们都在强调格式塔心里学。
本次读后感,因为是过年,其实是三本基本一起读的《微习惯》《微精通》《不完美主义》。页数都不多。联系之前看的《如何高效学习》感觉能理出来一个很清晰的脉络。
首先就是:如果要学习一个东西,或者养成一个习惯一定要开始。能开始的学习,开始的事情才是事情。如何开始?说玄乎点就是从自己的内心出发,首先就是要知道,每件事情真的不难,大部分我们能接触到的,有学习冲动的事情都不难。按照书中给出的各种技巧。让自己坚持下去。其次就是各种知识之间的联系。就我读完之后的印象来说,微精通的作者多少有点天赋在身上。而且多少经济基础也不错。而且讲的比较白话,真的是直接说方法。他说的方法的确都很管用。在如何高效学习中,作者是整理了,如何将知识进行处理。理解,转化,纠错。横向纵向联系,最后是进行测试。其实他们再说的是一件事情。书里讲的很细了。我就没有必要再赘述。
那么,我读完之后,最大的感触是什么。首先就是我一直以来认为的,有手就行。大部分事情并不难。其次,我将这些可以有些提升的书籍,如何进行梳理。将里边的理论如何进行实践,还有。我如何将这些理论抽象化的再进行思考。并且按照书中内容所说的,将一个行业的经验推及到另一个行业。广度够不够,深度够不够。随机性够不够。
同时我还注意到一个比较适合我的一种方式,每个人的精力并不是不够用。而是做一些不喜欢的东西的时候才会自我损耗严重。而且如果一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也会疲惫。但是可以找几个自己喜欢的方向,切换着做。找共性,挖深度。
最后,next cloud简直帅爆了。他竟然能同步我的读书笔记。我随手写的东西可以通过网盘同步。感觉自己架设了一个可以持续学习的基础。这次回去打算把calibre的服务停掉。用静读天下就可以,之后去找一个好的项目管理软件。打算对自己每年的任务进行一个规划。同时,将想要学习的东西做一个简单的追踪。突然想到两句话: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此间乐,不足为外人道也。